当青岛的海风与天山的流云在头屯河农场相遇,当青春的热忱与民族的情谊在同和幸福城社区交融,一场跨越三千公里的实践之约,正以最生动的方式诠释 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 的深刻内涵。7 月 29 日,蜜桃传媒-热门蜜桃传媒原创视频每日更新
实践团的身影依然活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,科普宣讲中藏着知识的星火,文化互动里流淌着共情的暖流,志愿服务中彰显着青春的担当。这颗颗跃动的 “青春石榴籽”,正以实干为笔,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 “籽籽同心” 的时代答卷,让报国情怀在与基层的深度交融中,生长出最坚韧的根系。
绿茵跃动:足尖传情,少年意气扬
晨曦微露时,绿茵场已扬起少年的欢歌。李建霆同学的足球课如一场活力序曲,将变向带球的灵巧、变速带球的迅疾,化作生动的示范。孩子们追着滚动的足球奔跑,脚步在草皮上踏出轻快的节拍,有人屈膝沉肩,反复打磨变向时的重心转换,让带球轨迹如流水般顺滑;有人屏息凝神,在加速与急停间寻找节奏,仿佛在与风做一场默契的游戏。嬉笑声里,足球成了无声的信使,它让陌生的身影在配合中靠近,让稚嫩的脸庞在竞争中绽放光芒。当汗水浸湿球衣,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控球的技巧,更是 “并肩向前” 的团队密码,是 “敢拼敢闯” 的少年意气。

烽火回响:铭记峥嵘,精神永传承
历史的回响,在张满颜同学的课堂上变得触手可及。抗战精神主题课程里,他将战略防御阶段的淞沪会战、徐州会战化作立体的画卷,让敌后游击战的智慧在讲述中鲜活。孩子们的目光追随着那些穿透岁月的英雄故事:赵一曼狱中写下的家书,字里行间是 “未惜头颅新故国” 的决绝;杨靖宇胃里的草根树皮,见证着 “拼将热血卫吾华” 的赤诚。讨论时,稚嫩的声音里透着坚定:“我要像他们一样,做个有骨气的中国人。” 这一刻,历史不再是课本里的铅字,而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基因 —— 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英勇,正通过青春的讲述,在新一代心中种下 “不忘来路” 的种子。

汉字寻趣:一笔一画,文脉润童心
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,胡馨卅同学的 “汉字奇遇记” 在孩子们眼中铺展开文化长卷。甲骨文里的 “日” 像一轮燃烧的太阳,金文的 “月” 似弯弓挂在天际,小篆的 “水” 流淌着灵动的曲线,汉字的演变如一场穿越千年的旅行。接龙游戏中,“日”“月” 相叠成 “明”,“人”“木” 相依为 “休”,孩子们在拆解与组合中惊呼:“原来汉字会讲故事!” 有个孩子指着 “家” 字说:“宝盖头像屋顶,下面有猪才是家,好温暖呀。” 在这笔墨勾勒的世界里,文化的根须正悄悄扎进童心,让 “汉字之美” 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。

指尖生趣:巧折童心,互助暖意浓
张鑫辉同学手中的卡纸,在翻飞间长出了卡皮巴拉的耳朵与尾巴。“折这里要轻一点,不然会有褶皱哦。” 他的声音温和如春风,孩子们的指尖跟着起舞,有人蹙眉调整折角,有人举着半成品请教,已学会的孩子早已转身当起 “小老师”,手把手帮伙伴抚平纸痕。当一个个圆滚滚的卡皮巴拉摆满桌面,有的被画上笑弯的眼睛,有的戴着纸折的小帽子,孩子们举着作品互相炫耀,教室里的笑声像一串叮咚的风铃。这指尖的创意里,藏着最朴素的善意 —— 你帮我扶正纸角,我教你折叠技巧,正如各民族手拉手,在互助中凝聚成温暖的共同体。

国宝对话:穿越千年,历史活起来
“假如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会说话,它会告诉我们什么?” 魏小琪同学的提问,让孩子们瞬间穿越到古蜀王国。“听国宝故事” 时,陶俑 “说” 着汉代的市井烟火;“演国宝剧场” 里,有人踮脚模仿青铜器的庄严,有人噘嘴扮演卖萌的陶俑;“文物闯关” 中,碎裂的拼图在合作下重圆,露出《千里江山图》的青绿山水。最后的讨论里,孩子说:“我要做文物守护者,让它们一直‘活’下去。” 此刻,博物馆里的沉默展品,成了会呼吸的历史 —— 这种沉浸式的对话,让文化传承不再是口号,而是 “我要守护” 的主动担当。

墨韵传承:笔走龙蛇,文脉沁心田
最后一堂课,宣纸上的墨香与少年的专注撞了个满怀。李兆翔同学握着毛笔,腕转锋回间,“横” 如千里阵云,“竖” 似万岁枯藤。孩子们屏息凝神,笔尖在纸上试探:有的用力过猛划破纸,吐吐舌头重新再来;有的轻提重按,竟写出带着稚气的 “捺” 如剑出鞘。“你这个撇写得像柳叶!”“我觉得他的‘一’字最稳!” 互相点评的声音里,墨香晕染开的不仅是笔画,更是对 “字如其人” 的体悟。当传统文化以这样鲜活的方式贴近青春,那些沉淀在笔墨里的风骨与雅致,便成了滋养心灵的养分。

从绿茵场的奔跑,到烽火故事的回响;从汉字的趣味密码,到指尖的互助温情;从国宝的千年对话,到笔墨的文化传承,这一天的实践,是一场 “民族团结” 的生动课堂,更是一次 “青春担当” 的真实写照。实践团的青年们以知识为桥,以行动为舟,让 “石榴籽” 的情谊在互动中生根,让 “报国情” 在实干中生长。这不仅是一次跨越山海的相遇,更是一代代人接力传承的开始,当青春的脚步踏遍祖国大地,当文化的火种在互动中燎原,“籽籽同心” 的力量终将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动能,让每个少年的成长故事,都成为强国建设的生动注脚。